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--->品牌營銷欄目--->電子商務-->詳細內容
五大知識管理的產品與服務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7-11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知識管理解決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制定知識管理策略。知識管理策略要解決觀念問題,要突破信息時代形成的思維定式,更新知識,使觀念向知識時代校正。知識管理策略還要解決機構的文化問題,使機構具有知識時代所要求的組織學習能力并建立知識共享機制。接下來是選擇適當?shù)漠a品,開發(fā)知識管理項目。因此,知識管理市場具有咨詢服務需求與技術產品需求共生的特點。前者解決知識更新、觀念更新、策略制定、文化改造、調整機制等問題;后者解決具體實現(xiàn)的問題。正是基于知識管理的這種特點,重要的知識管理供應商都同時提供咨詢服務和技術產品。
知識管理產品與服務的另一特點是種類繁多,每個供應商都有自已的一套說法,這些說法互不相同,甚至差別巨大。這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:首先,目前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,知識管理都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,其定義有數(shù)百種,學術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,供應商當然是各取所需;其次,供應商都是從自已原先的領域進入知識管理領域,擁有不同的技術和產品,而知識管理本身與其說是一種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觀念,大量現(xiàn)有產品與技術都與知識管理相關,供應商所做的只是根據(jù)知識管理的需求,重新定位現(xiàn)有的產品。
這里著重討論一些重要的、具有不同特點的知識管理產品與服務。
Lotus:以專取勝
雖說Lotus與IBM本是一家,知識管理論調也一樣,但各自有各自的知識管理產品,所以還是要分開說。
在所有知識管理解決方案廠商中,Lotus給人印象最為深刻。知識管理所必需的文檔管理和群件技術在1998年前后已經是Lotus的主打產品。而Lotus Notes本身是一個可完成多種應用的平臺,雖然不是瀏覽器界面,但在原理上已經很接近企業(yè)門戶,這些都是Lotus進入知識管理市場的先天優(yōu)勢。這兩年知識管理的興起,對Lotus來說實在是一個天賜良機。Lotus在知識管理上狠下一番功夫,拼命賭一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Lotus、IBM研究中心、IBM知識管理研究所共同對Lotus專業(yè)服務以及IBM全球知識管理服務機構在全球的2萬個客戶的知識管理實踐進行了調查,以Lotus現(xiàn)有技術為基本出發(fā)點,制定出獨特的理論框架,并確立了知識管理產品策略。第一個產品K-Station企業(yè)門戶和其配套產品Discovery Server已經完成。
Lotus認為,僅僅將知識管理局限在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資料是不夠的,還要找到具有專業(yè)知識的人,這些人還要交流、互動、進行創(chuàng)造性的工作。于是,Lotus將數(shù)據(jù)、資料及處理過程定義為“事物(Thing)”、將建立在網上的虛擬工作環(huán)境定義成“場所(Place)”、將員工、客戶、專家、合作伙伴等定義成“人(People)”,而在人、場所、事務之間建立有機關聯(lián)才是理想的知識管理環(huán)境。
其中,K-Station已經具有知識管理系統(tǒng)必備的知識管理功能,Discovery服務器則是對前者的增強。
在K-Station中,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場所——個人場所(Personal Place)。個人場所為擔任不同角色的人員提供定制的日常工作環(huán)境。在個人場所中可進行電子郵件處理、管理日程、討論、獲取訂閱資料、編輯文檔等操作。溝通場所(Community Place)為由相關人員組成的小組提供了共享與共同工作的環(huán)境。所有個人文檔都被加上了基于場所的標簽,并按場所將文檔進行分類歸檔。這種機制為文檔的共享和檢索提供了方便。在場所中可以看到何人正在線上,并列出共享場所的清單,在線上的人可以相互進行即時的消息溝通。目前,K-Station必須在Domino環(huán)境下運行,因此系統(tǒng)中至少要有一個Domino服務器。
微軟:追求通俗
微軟一方面將現(xiàn)有產品基本上都貼了知識管理的標簽,一方面也在開發(fā)新一代知識管理產品。微軟的新一代知識管理產品正在進行第三版β測試,其產品代號為“Tahoe(太湖)”。與Lotus不同,微軟沒在知識管理理論上標新立異,在這一點上,微軟比Lotus“通俗”得多。
按照微軟的說法,Tahoe是集文檔管理、文檔索引/檢索和協(xié)同工作于一身的企業(yè)門戶。Tahoe的文檔管理包括版本控制、文檔的作者與密碼屬性管理、文檔發(fā)布控制、簽發(fā)控制等功能。在文件索引方面,Tahoe可以進行全文檢索,也可以對網站、文件系統(tǒng)、Exchange服務器、Lotus服務器等多種信息源進行檢索。
除此之外,在Tahoe系統(tǒng)中還可以采用人工方法對文檔進行分類處理,在處理過程中,Tahoe的分類助理可以學習人工分類規(guī)則,當樣本達到一定數(shù)量,分類助理就可以自動進行分類。
Tahoe由文檔服務器、索引服務器和檢索服務器組成。這些服務器既可以安裝在一臺機器上,也可以分裝在三臺機器上。使用時,既可以以WWW方式進入Tahoe,也可以通過MS Office中的Tahoe插件進入,還可以直接從Windows文件系統(tǒng)進入。
微軟的策略是只提供知識管理系統(tǒng)平臺,而針對各行各業(yè)的知識管理解決方案由經微軟認證的合作伙伴提供。
Lotus與微軟在知識管理領域各有所長:Lotus像一個老謀深算的智者,微軟更像一個門檻精的小伙。Lotus先建立一個嚴格的體系,然后再一步步推進;微軟則不太在意體系,缺什么就做什么。Lotus的難點在于它所建立的體系是否能被各界人士認同,而微軟的問題是體系不嚴密。
IBM:挖掘文本
在文本挖掘軟件中,IBM的Text Miner很有代表性,其主要功能是特征抽取、文檔聚集、文檔分類和檢索。
Text Miner的特征抽取器能從文檔中抽取人名、組織名和地名以及由多個字組成的復合詞。此外,特征抽取器還能抽取表達數(shù)字的詞匯,例如,“錢”、“百分比”、“時間”等。抽取完特征以后,有相似特征的文檔就被自動聚集成一個集合。利用這一功能,知識管理系統(tǒng)可以從大量文檔中找到相關文檔。Text Miner還可以對文檔進行自動分類。
Autonomy:去除冗余
在中國,知道Autonomy公司及其技術的人不多。但實際上,Autonomy及其CEO邁可·林奇(Mike Lynch)在知識管理界的知名度很高。邁可·林奇1991年畢業(yè)于劍橋大學,主修神經網絡。他受模式識別所用的概率算法的啟發(fā),創(chuàng)立了Neurodynamics公司,以概率論中的貝葉斯公式和香農的信息論作為其技術的理論基礎,開發(fā)出文本挖掘產品。1998年,Autonomy公司看中林奇的技術,以400萬美元并購了林奇的公司,林奇也成為Autonomy公司的CEO。
Autonomy最核心的產品是Concept Agents。在經過訓練以后,它能自動地從文本中抽取概念。
在林奇看來,按照香農的信息論,文檔中除有效概念外,還有大量的冗余信息。而詞或短語是否為冗余可根據(jù)它在文檔中的隨機度(概率)來判定。如果能濾去冗余,就可從文檔中自動抽取出表達文檔主題的概念。在林奇的方案中,先要對系統(tǒng)進行訓練,處理一些文檔,由使用者對非冗余概念做出認定和識別。按照貝葉斯概率理論,這一步實際上是讓系統(tǒng)獲得關于概念的先驗概率。系統(tǒng)在隨后的自動處理中根據(jù)這些概念在文檔中出現(xiàn)的實際情況,按貝葉斯公式求出后驗概率,以此作為冗余過濾的依據(jù)。這一方法與語種無關,由于每個用戶都要對系統(tǒng)進行個別訓練,因而系統(tǒng)的文本挖掘天然就具有高度個性化的特點。到目前為止,包括報業(yè)巨頭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在內的一批知名公司已經成為Autonomy的客戶,Compaq公司也已經將Autonomy的技術和產品納入其知識管理解決方案并在客戶中推廣。
TelTech:服務知識管理
TelTech的創(chuàng)始人Joe Shuster是一個化學工程師,他曾創(chuàng)建并出售了一個成功的低溫工程專業(yè)公司。這一段工作使Shuster深切感受到從公司外獲取專業(yè)知識的困難;诖,Shuster于1984年創(chuàng)建了TelTech公司。
TelTech 提供三類服務:第一類服務由專家提供。TelTech擁有數(shù)千名簽約專家,他們主要是有成就的學者、退休的資深專業(yè)人士和愿意提供資詢服務的專業(yè)人士。TelTech并不試圖將這些人的知識存入計算機,再以專家系統(tǒng)的方式提供服務,而是維護專家檔案,當客戶需要用服務時,TelTech的知識工程師就幫助客戶分析問題,并向客戶推薦數(shù)位專家。第二類服務是專業(yè)文獻檢索,用戶可以自已通過TelTech的門戶網站進行檢索,也可以在知識工程師的幫助下進行檢索。第三類服務是產品與廠商檢索,這種服務也是通過其門戶網站提供。
TelTech成功的關鍵是建立了高性能的知識結構。它采用主題法,其主題詞表分為不同專業(yè),共有3萬多個,由數(shù)位知識工程師維護,每周更新500~1200個詞。
目前,計算機世界網也在致力于開發(fā)基于公共信息的知識管理系統(tǒng),所采用的策略與TelTech基本相同,F(xiàn)在,計算機世界網“e海航標”頻道提供的實際上就是基于主題法的IT知識管理服務。